荟聚业内菁英,领读前沿趋势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合并报告

本文作者:武剑虹(Carina Wu) 文章来源:智企新视界 2022-06-27 18:13

1491

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本文从解析《指导意见》入手,《指导意见》将“强化核算报告”作为财务“五项职能”之一,提出了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核算和报告体系,还强调了一流的核算报告职能,“底线”是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计信息,“高线”是依据各类信息输出多维度经营分析报告,支撑战略、支持决策。

正如《指导意见》提到,世界一流企业“应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报表编制自动化”;“应构建业财融合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建立纵贯企业全部经营管理链条的多维度指标体系,深入揭示价值成因”;同时世界一流企业“可以探索研究利益相关方和行业利益共生报表”。SAP 作为助力中国企业“数字技术与业财管理深度融合”的抓手,在合并报告方面持续助力中国企业实现合并报告自动化、决算数据可追溯和多维数据洞察。在 SAP 的整体智慧企业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中,SAP 合并报告解决方案举足轻重,本文重点介绍 SAP 集团合并报告的特点和优势。

01、SAP 集团合并报告实现单体关账和集团关账统一,法定合并和管理合并同步

SAP 将财务核算和合并报告融为一体。如下图所示,在 SAP 集团合并报告架构中,单体公司主数据、业务交易数据和财务核算数据,与集团层数据共享单一真实的数据源,访问相同的数据库表。这代表了单体公司和集团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会计、预算合并报告以及业务管理维度一致。SAP 集团报告实现了对核算数据的实时访问,使得所有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统一的数据基础上查看与分析企业的经营数据。这样的架构保证了单体企业关账和集团关账的统一。

f30c6a33c266654f2d20c9ebb9324646.jpg

SAP 认为对集团型企业来说,法定合并和管理支撑同等重要,SAP 为集团型企业提供了不断改善管理、提升业务的量化数据支撑。SAP 集团合并报告的整个合并过程支持矩阵式合并,可在按照法人进行合并的同时,按照事业部、利润中心等进行管理报告的合并,通过一次合并、基于一套数据、一套合并架构,既实现法人合并又实现管理合并,而无需像传统的合并报告系统那样分独立的两个版本来进行合并。


02、实时合并和持续会计加速了整体的关账流程


首先,SAP 集团合并报告提出了全新的实时合并的理念,实时合并意味着实时的数据、实时的计算和实时的分析。基于统一日记账(ACDOCA),单体公司结账后不需要将数据复制到集团公司,而是只需要做一个发布的动作,用于集团合并报告的实时数据就产生了。SAP 基于 HANA 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大幅缩短了数据计算过程所需的时间,实现了合并报告过程中的实时计算;用户在输入一笔手工调整凭证后,能够立刻查看相关的合并结果,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进一步的手工调整,而不是要等待相关的合并任务全部执行完毕后才能查看结果。实时分析能够帮助集团企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基于某些假设条件,生成相对应的财务合并模拟结果,例如汇率波动、企业组织架构变动等。

其二,持续会计意味着任意时点都可以进行合并试运行,并进行软关账,无需等待账期结束,即可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如下图所示,在财务月结和年结的步骤中,在正式关账之前,可以多次进行软关账来规避集团关账的问题。如此智能化的处理方式,使得集团财务无需等待账期结束,而是可以提前解决大部分的财务问题,这样将集团企业最终关账的时间点提前,极大提升了合并的效率。


84bbe24325fa491c9d837ab231d4e1df.jpg


另外,SAP 集团合并报告的数据收集方式也非常灵活,全面集成的数据模型支持在月结周期前更早开始执行关账任务,集团企业不需要将所有的结账任务都留到关账的时间窗口进行,而是在日常就可以提前运行公司间交易对账和货币折算等任务。


03、SAP 集团合并报告中深度启用创新方法提升合并工作效率


SAP 将最新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在 SAP 集团合并报告之中,如利用创新的智能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校验,实现跨多个组织及维度的合并,统一和简化“记录到报告”流程等。如下图所示,SAP 集团合并报告的主要流程包括基础设置、数据收集、数据准备,合并抵消、合并报告和管理分析六个阶段。

a49b0907cb3382f43284371ca40c0585.jpg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间抵消方面的创新,自动抵销内容包括内部往来抵销、收入成本抵销、投资类抵销、以及各种重分类结转等。如下图中所示,SAP 的内置凭证级关联交易对账(ICMR)针对 SAP 和非 SAP 交易均可进行凭证级的对账;可以通过设置容差范围,只要在容差范围之内的,即可实现自动对账;同时抵消过程中的差异完全按照明细的原因代码进行了区分,供集团企业进行追溯、核对和协调。集团企业日常均可进行公司间交易的对账工作,而无需等到月结再进行,这样在月结时集团企业仅需重点关注那些没有核对成功的公司间交易。另外需强调的是,合并抵消数据都是以凭证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传统的以抵消数据的形式呈现,这样清晰的抵消过程方便了大型集团企业进行数据检查和核对。


63760791638ff3cb96957ff661245a00.jpg

在数据校验方面也启用了创新应用,可以设定复杂多样的数据校验规则,进而对不同的公司指定不同的校验规则,由系统来自动进行数据验证。当自动数据校验过程中发现业务凭证出现问题时,很快可以定位哪一组规则被违反了。

04、SAP 集团合并报告实现多维数据洞察和决策分析支持


SAP 集团合并报告可一键产生标准化报告、内嵌式的分析报表和多种业务情景下的财务数据分析。通过在 SAP 中完美地将核算与合并统一在一起,SAP 集团合并报告轻松出具了集团合并报表、单体公司报表以及各类分析报表;其中外送报告完成顺利出具,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同时 SAP 披露管理可以直接发布上市公司所需的各类 PDF/XBRL 报告。


再次强调的是,SAP 认为除按照法律法规对外披露法定的财务合并报表之外,对集团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管理合并,也就是从不同角度审视集团的经营状况。在管理合并中,集团企业需要从更多的管理角度来审视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为未来的经营决策做出有效的数据支持,这就更要求合并报告工具有强大的分析与模拟计算能力。SAP 报表合并利用实时数据与实时计算能力,模拟出多种假设条件下的合并结果,并基于这些合并结果,支撑未来的集团经营战略,支持针对性的决策制定。比如集团企业可通过假设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动,来模拟合并报表的结果,从而对企业收购或剥离做出相关的决策。再比如通过实时分析的强大预测分析能力,集团企业可以根据当前实际发生的财务数据,预测到月底时的数据,这样就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数和预测数,得到对月底的合并数据的预测,管理者可以在任意时间看到月底的预测合并结果,帮助集团企业及时意识到企业经营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应对。


05、SAP 集团合并报告助力降低落地合并报告方案的总体成本


通过参考端到端的最佳实践内容,可加速 SAP 集团合并报告方案的应用落地,最大限度的减少基础数据梳理、基础设置等工作;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数据抽取和映射的工作,在显著提升实施效率的同时,减少了总体拥有成本和运维成本。


通过 SAP 集团合并报告,集团企业和单体公司使用统一的分析工具集,既节约了沟通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SAP 集团合并报告支持财务凭证和业务凭证的自动追溯,账务处理与合并报告完全拉通,使得所有用户基于统一的口径进行沟通。跨单体公司和集团公司使用统一的用户界面,节约了用户培训资源。


SAP 集团合并报告的部署方式非常灵活,按照集团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支持本地部署、私有云部署和公有云部署。


以上介绍了 SAP 财务合并报告方面的部分方案、特点和优势,属于 SAP 总体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自1992年起,SAP致力于扎根中国,将全球最佳业务实践带入中国,赋能服务了75%的央企,助力他们以世界一流企业为标杆,加速了数字化转型。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指导意见》,正是 SAP 发挥过去50年经验积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秉持“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SAP 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转型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将持续赋能中央企业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相关资源推荐

UMH:使用 SAP S/4HANA Finance,全面升级 财务管理系统,迈出数字化转型关键一步

icon 成功案例

贝斯平:创新不止,奋斗不息,突破管理瓶颈,朝更广、更全、更深的目标迈进

icon 成功案例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成本管控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集团资金管理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财务核算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全球税务管理

icon 趋势观点

大咖推荐阅读

UMH:使用 SAP S/4HANA Finance,全面升级 财务管理系统,迈出数字化转型关键一步

icon 成功案例

贝斯平:创新不止,奋斗不息,突破管理瓶颈,朝更广、更全、更深的目标迈进

icon 成功案例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成本管控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集团资金管理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财务核算

icon 趋势观点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SAP全球税务管理

icon 趋势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