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 IPO 大时代:把握注册制红利,拥抱数字化转型
2020年疫情的爆发给中国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和考验,上半年众多中小型企业的业务压力增大,整体发展减缓。疫情背景之下,中国资本市场通过创新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更加值得振奋,注册制的改革更强调创新性、包容性、成长性三方面,将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为现阶段无法盈利但是成长性良好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全面的注册制改革,成为 IPO 的最大红利期
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变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场改革。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市场普遍实行注册制,而我国历史上 IPO 主要采用核准制,但我国资本市场对注册制的探索早在2004年中小板创立时就开始了。期间在2009-2012年 A 股创业板推出时,也曾在发行定价机制上也短暂探索过市场化询价机制,三年间合计发行新股885家,发行速度是之前的3倍以上,成为 A 股 IPO 市场的一个红利期。这一时期不少中小企业成功上市,拿到了直接融资门票,政策红利让部分企业踏上了快速发展期,融资便利和上市的信用背书,让扩张经营的规模效应发挥到了极致,创业板第一批很多企业已经逐步成为行业龙头。
2018年11月,上交所正式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仅用半年时间,科创板注册制的第一批上市的共计25家企业,其平均发行市盈率就达到53倍,较核准制下的23倍大幅提升,使企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同时,今年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开闸,实现了存量市场改革的良好开局,预计主板及中小板的注册制改革将在2021年全部完成。这次全面的注册制改革将成为最大的一次 IPO 红利期,对中小企业来说,要抓住注册制的机遇,上市要趁早。
IPO 加速仍在持续,中小企业直接受益
截止目前,科创板已发行新股195家,募资金额2825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发行新股45家,募资金额538亿元。2020年全年发行新股数量达331家,募资金额4155亿元,已创近十年新高。同时,注册制下市场化询价定价机制对于发行市盈率的管制放松,带来企业首发募资金额的提升。今年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平均首发募资金额达到14.49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企业平均首发募资金额为11.96亿元,均高于2019年至今所有核准制发行的新股平均募资金额11.25亿元。因此,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提升为优质企业提供获得更多融资支持。
注册制上市条件更为多元包容,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和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场内各个板块特色越发分明,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的导向十分明显。科创板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这六大领域企业上市;创业板则是强调服务成长创新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两个板块为更多初创期及成长期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机会,截至今年11月15日,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其中小于10亿元的企业数量占比达76%,创业板注册制发行企业中这一比例则达到了78%。
IPO 周期缩短,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
相较于核准制,注册制极大地缩短了发行审核周期,降低上市的时间成本,让企业有了更稳定的上市预期,但信息披露更为严格。
核准制下企业上市周期一般在12-18个月,而目前注册制下发行周期大幅缩短,从2019年科创板从受理到上市平均4个月左右到今年受理到上市平均6个月左右来看,整体发行周期较之前核准制缩短了三分之二。随着受理企业增多,交易所审核资源有限,企业的审核周期会有所拉长,更说明企业冲刺 IPO 要趁早。
然而,注册制虽然周期缩短,但对信息披露有更为严苛的要求。平均每家 IPO 企业在交易所的审核中会被问到30个问题,其中财务真实性、知识产权风险及企业内在核心技术价值等问题是重点。监管聚焦于营业收入、毛利率(成本费用、股份支付、会计核算与会计处理、减值准备计提等)、持续盈利能力(产品重大变化、经营模式重大变化、行业经营环境等)、关联交易与业务独立性(异常资金往来、披露是否完整)、供应商及客户、内部控制规范性、合法合规等问题,并需要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合规要求负责。因此,拟上市公司应当进一步重视财务真实性、会计合规性等问题,要杜绝作假,同时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冲刺 IPO,需要提升研发及管理效率,拥抱数字化转型
从注册制已上市的案例来看,对企业属性有着明显的创新导向,对企业管理有着更高的数字化要求,所以需要冲刺 IPO 的企业要着重提升研发及管理效率,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 注重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力:上市审核过程中对于企业核心技术的独立创新性、先进性、产品应用能力、行业地位评价依据等极为重视,尤其是科创板拟上市企业,需有符合板块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上市条件中设立研发投入相关指标。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科研实力、打造产品技术壁垒。
· 使用更为专业的财务信息管理方案:交易所审核对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成长性,会计准则选择合理性、前后信息披露的一致性等都较为关注,专业智能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拥有更为健康的财务信息,同时能够更好的针对审核发提问提供合理解释、做好风险披露。
· 拥抱数字化信息管理及转型:卓越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更好的管理供应链,提高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能力,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成长及扩张。同时,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起到详尽的信息记录、批量管理职能,为拟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提供有力支撑。
总结来看,中小型企业应抓住时代的机遇,IPO 要趁早,通过上市融资筹集资本,改进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达到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估值。而战略性 IT 投资就是成功上市的先决条件,通过 SAP 智慧云产品及方案已经帮助众多的成长型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提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审计及财务合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业财一体化,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更有效地开拓市场,并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帮助企业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径。
因此,SAP 无疑是中小企业在 IPO 之路上数字化转型的最佳选择,必将加速企业的成功上市并帮助提高企业估值。
活动回顾
我们为准备上市的中小企业管理者们,准备了丰富的在线学习内容,了解 SAP 如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及 IPO,欢迎大家扫码进行观看。

相关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