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对话徐哲:有效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平台的力量
真正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的部署,而是规模化、整体性的数字化转型。这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
近日,第一财经专访了 SAP 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数字平台和智能技术事业部总经理徐哲。
SAP 是全球知名的企业应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目前品牌价值欧洲第一的公司。从1995年进入中国,SAP 一直把中国视为「第二故乡」。今天,SAP 已经为17000多家不同规模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在中国,SAP 拥有除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徐哲于2017年加入 SAP,拥有超过20年的 IT 行业工作经验,本次对话中,徐哲就 SAP 平台和技术的发展、疫情下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再认识,以及「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等相关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新技术,新起点
第一财经:您在2017年加入了 SAP,在这三年之间,您所负责的 SAP 平台和技术发生了哪些改变?
徐哲:我认为,SAP 平台和技术,最具里程碑式的改变就是,SAP 业务技术平台(Business Technology Platform,以下简称 BTP)的推出。
我们都很熟悉,SAP 提供 ERP 和一系列企业应用,帮助企业运行最关键的端到端业务流程,我们称之为 SAP 智慧企业套件。
为了确保所有的应用,包括财务、人力、采购、供应链、CRM、行业特定应用......协同作用,打造无缝连接的价值链,组建韧性的业务网络,这些应用必须基于统一的平台运行。这就是 SAP 推出业务技术平台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SAP 业务技术平台囊括了 SAP 的所有技术组合,例如 SAP HANA(内存计算平台)、SAP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SAP Cloud Platform (SAP云平台)、iRPA(智能机器人)等。这个平台能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从数据中获取价值!
第一财经:为什么评价 BTP 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
徐哲: BTP 是顺应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而诞生的平台型产品。
我们观察到,企业从技术投资中获取业务价值的切入点正在从应用转向平台。因为前者会导致数据碎片化,而后者能够让数据跨企业内外部环境无缝流动。BTP 就是一个整合了多个技术环境的集成式平台,可以支持数据在企业的价值链中顺畅流动,这会对企业的业务价值产生倍增效应。BTP 有三个特点:第一,统一平台;第二,开放架构;第三,以业务为核心。
第一财经:可以具体阐述一下 BTP 的三个特征吗?
徐哲:上述三个特点,在不同维度展示了 BTP 的优势。
首先,BTP 作为统一的平台,是构建和维护 SAP 扩展的最可持续方法。通过统一数据和流程、技术、功能和用户体验,我们整合了所有技术解决方案,确保数据在业务价值链的流畅移动。
其次,开放式架构,它提供了扩展 SAP 应用程序的最高灵活性。这意味着不仅 SAP 可以,生态伙伴也可以基于 BTP 开发应用,并且通过 BTP 将应用与 SAP 应用互联,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并且共同利用这个生态体系。
第三,始终以业务为核心。SAP 拥有独特的行业和业务流程知识,我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 BTP 平台中。换句话说,BTP 不仅是技术平台,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业务平台。
第一财经:在 BTP 投入市场后,反馈如何?
徐哲:BTP 不仅为 SAP 智慧套件提供技术平台,而且也对所有合作伙伴开放。不仅保证 SAP 各应用可以密切协作,同时也可扩展和集成第三方应用。
例如,埃森哲在 BTP 上沉淀了上百个应用,他们把在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基于 BTP 平台进行定制开发,以达到在下一个项目复用的效果,同时这些应用也可以为他们的行业客户服务。
另外一个例子是特斯联,他们使用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 AI CITY。 特斯联不仅是我们的客户,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一方面 SAP 智慧套件和 BTP 平台提升了特斯联自身数字化运营的能力。另一方面,特斯联与 SAP 联合,为特斯联的客户提供数字化场景能力,这些场景中包括了环境数据、生产数据、财务数据、运营数据等。
另一家以电子签名为主业务的法大大也将自身应用连接至 BTP,BTP 为其解决了其他应用和 SAP 互联互通的问题,平台为它实现了扩展性、集成性和第三方平台的对接。
我们的另一个合作伙伴腾燊嘉诚,基于 BTP 产品组合中的 SAP 云平台,构建了用于经销商管理的 SaaS 应用「云e掌柜」, 并且可以将 App 发布到 SAP App Center。SAP App Center 2020年正式落地中国,面向全球43.7万家客户,客户通过7x24在线的 SAP App Center,寻找、发现、试用及采购相关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BTP 为 SAP,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构建了一个统一、开放的、以业务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疫情下的数字化转型
第一财经:疫情期间,您观察到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徐哲:疫情给了企业重新思考,和再认识数字化转型的一次机会。
首先,企业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快速的响应变化,采取行动。对数字化而言,企业需要针对新的需求快速开发和部署新的应用。
其次,自动化执行业务流程,这是另外一个变化,企业更积极地应用机器人、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
最后,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底层业务的横向互联互通。我认为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企业意识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上一两个应用系统的问题,而是规模化的、整体化的转型,需要确保每个业务、流程、数据的互联互通。
第一财经:在疫情期间,BTP 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徐哲:BTP 的客户之一是一家做服装的零售企业,疫情前,他们在线下有上千家门店,疫情出现后,门店全部暂停运营。随后他们大力拓展线上渠道,包括直播带货。从原来的模式转变为纯线上模式需要很强的信息化能力的支撑。通过 BTP 平台,他们不仅开发和优化了线上销售渠道,而且很快打通了整个业务流程。BTP 帮助客户在不确定的、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实现了逆转。
另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客户的创新需求。出于对成本、效率或者其他因素的考量,客户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是 Start from Scratch(重新开始), 而是需要与现有业务进行融合。我们一家制造业的客户,他们拥有很多供应商,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严重。利用 BTP 平台进行开发了供应商管理应用,并与 SAP 核心系统互联,解决了各供应商与内部系统互联互通的问题, 保证了供应链的韧性。
疫情期间,不仅是远程办公需求爆发,很多业务也需要远程登录和执行。不少企业暴露了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不足的问题。而 SAP 的 BTP 平台则助力企业完成了前期的数据定义、分析和梳理,使数据在不同的环境和业务线当中顺畅流动。
BTP 向我们的客户展示了平台的价值,让客户以更快的速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
第一财经:经过了疫情考验,您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新的趋势?
徐哲:我们刚才也讲了数字化需求的转变,围绕这些需求的变化,我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需要更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韧性,即组织、流程、技术的协同,这也是平台能提供的价值,连接流程、数据和体验。第二,敏捷性,管理层需要快速作出决策,模拟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对变化做出正确的、快速的响应。平台能否提供智能洞察是关键。第三,融合式创新,很多创新没能获得成功,是因为创新计划完全与核心 IT 系统脱节。要摆脱这种困境,业务技术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新基建,新机遇
第一财经:您提到的数字化转型趋势,与新基建密切相关。您认为,SAP 业务技术平台如何参与当前最受关注的「新基建」?
徐哲: 在我看来,新基建「新」在技术和产业。
「新基建」的一大领域是以 5G、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方向上,BTP 会是一个深度参与者,因为 BTP 可以为企业打造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SAP 平台和技术部门,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机构展开合作。例如在南昌,SAP 打造了一个以 BTP 为核心的创新赋能中心,该中心提供了基于 BTP 的、针对当地产业特性而设立的联合解决方案。无论是针对设备运营管理,还是服务于供应链管理,或者是智能制造相关,这些解决方案一经上线就得到了当地企业的正向反馈。
第一财经:除了和政府相关机构的合作,您认为企业如何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BTP 能发挥什么作用?
徐哲:在新基建的战略下,数据要素已经成为和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并列的生产要素之一。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企业要抓住这一新机遇,需要特别重视数据,最大可能地利用数据创造价值。
从这一点看,有很多方面,BTP 都可以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发力。
最核心的一点,是如何利用数据创造价值。新基建战略的推进,将创造一个新的信息网络。未来的企业运营,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是一个数据的网络。这要求企业必须从单独的孤岛式的应用系统,转向互联互通的平台型架构,让数据流动起来,利用起来,将数据转化为真正的业务成果。
第二, 创新业务。数据创造价值的另一个方面,是应用数据创新业务场景。BTP 将帮助企业共同构建未来的业务场景,以及帮助企业将这些业务场景落地。
第三,全球化助力和本地化支持。尽管全球化现在似乎受到了一些阻力,但是我个人仍然是全球化的积极支持者。如果企业涉及到出海业务,需要满足当地政策法规或其他需求,可以基于 BTP 进行定制化开发和扩展;而在中国,SAP 中国本地化团队,基于 BTP 为企业提供灵活的本地化支持,例如将微信,钉钉连接到 BTP 平台。甚至于,如果客户需要在国内和国外实现双平台运营,BTP 可以提供多种选择。
第一财经:中小企业被认为最具创新能力,也最具活力,BTP 如何支持中小企业?
徐哲:SAP 在中国有17000多家客户,其中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我遇到过一些中小企业家,他们的视野、创造力和对新技术的热情,都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BTP 支持云端部署和本地部署的混合部署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 BTP 云技术部署的灵活性、运维的轻量化、扩展的便捷性等特点,快速开展业务,保持业务的灵活性和韧性。
另外一个方面是联合创新。对于创新的态度,企业更倾向于短期场景,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模式。例如在3到4个月内能迅速落地的业务场景,让企业了解这项业务的效果,再通过结果决定是继续还是快速调整。BTP 平台帮助企业创新,并且无缝接入现有业务,减少企业进行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投入。
总之,作为一个开放、统一、以业务为中心的平台解决方案,SAP 业务技术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打造一个互联互通,更有韧性的业务网络。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客户、合作伙伴加入到 SAP BTP 的价值体系中,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相关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