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海南自贸港蓝图出炉!从“区”到“港”,海南有何新航向?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已筹备酝酿两年有余的海南自贸港,自此有了详细“时间表”和“施工图”。
2018年9月,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2020年6月,海南自贸港蓝图出炉。从自贸区到自贸港,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目前十八个自贸区,海南自贸港拥有更广、更高、更深的开放形态,而这背后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创新。
海南三亚蜈支洲岛风景。全亚军摄
一字之差,多个创新涌现
作为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海南地理位置相对独立,因此也承担了全域性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目前,海南已集多种光环于一身:既是国际旅游岛,又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现在又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方案》提出39条具体政策,并把建设目标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纵观《方案》,建设海南自贸港,“开放”和“创新”成为核心关键词。
自贸区与自贸港具体有何区别,海南又将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办)副主任许建鹏对此表示,两者的区别是多方面的:首先,自贸区的任务是给贸易自由化探路,自贸港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最高开放形态的标志;其次,虽然两者都承担着自由化和便利化的任务,但自贸区更侧重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自贸港更重要的是承担对照国际通行规则的责任;此外,相比于自贸区,自贸港将更加强调“中国特色”的理念。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一字之差,但有很大的不同。”在余淼杰看来,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到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都是真正落实党的十九大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性举措。
而制度集成的创新,余淼杰认为是《方案》最大的一个亮点。
“这不只是简单的自贸区的一个升级版,而是真正做到了从原来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到制度型开放自由贸易港的设计。”余淼杰说,《方案》强调了制度和规则制定方面的全开放。
具体来说,创新亮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在商品领域,其中货物贸易强调“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服务贸易则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地进入市场,强调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壁垒。
创新还包括投资方面,《方案》在以前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基础上,又加上了准入前享受国民待遇;在货物贸易资金方面,由事前审查变成了事后核查;融资方面,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外融资,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把权力下放到海南省发改委,中央不再管控。
更重要的是,《方案》设计了规则开放,意味着海南将长期打造一个全面开放的自贸港,这体现在四大方面:税收管理、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和风险管理。
其中,在风险防控方面,《方案》强调贸易反走私、金融防诈骗以及预防提供虚假信息等,甚至还提到了要建立公共卫生的风险应对机制,也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启示。余淼杰认为这也是制度创新里的一个亮点。
放宽户口迁移或将打破户籍壁垒
《方案》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表述也引起关注,提出“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全岛统一的居住证制度”。
当下,全面开放落户限制在各地有序推进。这是否意味着,海南可能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域范围内实施户籍改革的示范省?
余淼杰肯定了这种设想。他分析,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这种居住证制度,也将在未来给全国其他省地区的户籍改革提供一个方向和一个有效试点。
“通过允许并且鼓励人员的自由流动,来打破要素流动的地区壁垒,这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个劳动者、每个居民的工作潜能以及自由能动性,这应该是我国未来户籍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余淼杰说,目前海南先试先行的这种做法,将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则认为,户籍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废除户籍制度。“以后没有户口的说法,只有公民身份证号,对应于各种信息。难点在于,与户口绑定的各种福利,例如上学、购房等资格,是否可以取消。”他说。
路乾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眼下,人才方面成为海南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方案》也在税收、出入境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吸引人才的创新举措。
比如《方案》规定,对在海南自贸港实质经营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这是全国个税最低的政策。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最高的个人所得税已达到45%。这也意味着,海南正在用真金白银留下高端人才。
新政策下的房地产风该往哪吹
2018年4月22日,海南实施了史上最严格的“全域限购”政策;2020年3月7日,海南宣布成为全国首个现房销售的省份。彼时有业内人士分析,提前将房地产“锁死”,可能是近期将有利好新政出台,防止房价出现大幅波动。
的确,海南省由于多年来过分依赖房地产,曾有过一遇政策风向变化房地产就大起大落的教训。
这让海南意识到,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去地产”。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近两年海南商品住宅价格仍保持了年度5%-7%的涨幅,但相比2017年和2018年1—4月价格15—28%的同比涨幅,已经回落到了较理性的空间。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海南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仍高达25.2%。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海南对房地产依赖度仍居全国第一。
在后续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土地与房地产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2020年年初至今,海南全省暂无新增成交住宅用地。”对此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分析,《方案》提出对各类土地进行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节约建设用地,同时加强盘活存量用地。因此预计海南将把经济重心放在对外贸易上,未来住宅用地供应仍会较为一般。
但路乾认为,海南在短期内也不宜完全放弃房地产收入。“等未来长出新的产业,贡献的财税收入足够超过土地出让收入,配套的政府体制也完成了转型,房地产的作用才会下降。”他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相关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