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时行业浅谈,战「疫」当前,车企面临的九大挑战和六大应对策略
一、疫情下的中国汽车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继2018年首次打破持续28年同比上涨态势后的又一次整体下滑。但随着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以及大概率出台一系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作用下,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将呈现总体企稳、乐观向好的发展态势。
但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多家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集团宣布停产停工以及推迟复工时间。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停产停工迅速波及到全球产业链上的其他车企。此次新冠疫情导致日本福冈县的日产工厂停产、韩国现代的两个工厂停产、韩国起亚的三个工厂停产,FCA 欧洲工厂在2月底也将面临停产的窘境。截止2月12日,在全国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只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2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将毫无意外的进一步断崖式下跌。中汽协预测,假定疫情能够在4月前被遏制,则上半年销量下降达10%,全年下降5%左右。
由此可见,本次新冠疫情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严重打乱了汽车行业既有的目标、布局、计划和节奏,在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使原本就处于下滑态势的中国整车市场雪上加霜,其造成的影响、带来的损失、波及的范围、引发的思考、面临的挑战都是空前的。
二、2003年 SARS 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回顾
首先回顾一下2003年 SARS 对汽车行业影响。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随后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的十年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每年都保持了正向增长,其中2003年销量更是增长了34.2%。整体来看,SARS 并未对当年整车销售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为当年的市场总体产销规模小,处于卖方市场,疫情更是促进了购车热情和需求。
如今时过境迁,2020年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单一市场,总保有量达2.6亿辆;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汽车产业的融合与协作更加紧密;中美间经贸冲突与合作并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国汽车业带来不同以往的影响。
三、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中长期影响分析
1. 在产业格局方面,疫情会促使零部件供应商调整业务布局
本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是全球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出货的中心,仅武汉就有500多家零部件企业,世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前20强中有半数在武汉设有生产基地。这些全球性零部件企业非常有可能重新调整其全球经营布局,以规避区域突发事件造成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2. 在商业模式方面,疫情会加快中国汽车业转型步伐
近年来汽车行业部分具有变革精神的企业在制造业服务化、互联网+、OAO&O2O、电商、新零售、移动出行、供应链与汽车金融等商业模式创新上处于领先地位,建立了新商业壁垒和新能力护城河。这些企业因为有稳健而坚实的前期布局,从而能够较从容的应对当前不利局面:他们利用数字化营销平台精准发现客户、多渠道进行产品推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产品展示、利用新零售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利用远程通信提供售后服务支持......本次疫情为所有汽车生态企业重新思考和构想其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3. 在公司战略方面,疫情会为企业带来宏观利好
从中长期宏观层面来看,汽车行业企业需要保持中长期战略定力,疫情过后,国家层面有望出台一系列释放汽车消费潜力的刺激政策,企业需要时刻关注这些产业扶植政策,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度过当下危机、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4. 在运营管理方面,疫情会促进企业运营理念的转变
本次新冠疫情,将使得汽车行业企业更加注重运营中的业务连续性、风险与危机管理,中小型供应商将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之前国内很多企业并不真正重视业务连续性问题。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流程,它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有效地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响。经过本次疫情的「洗礼」,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会把业务连续性纳入企业经营和运营的重要管理范畴。
5. 在产品研发方面,疫情会促进汽车产品在健康维度的技术创新
在汽车内部,人们会呼吸到发动机排放的废气和未充分燃烧的燃料气体(如二氧化硫),以及来自路面的颗粒物等等。国外有研究机构通过测量分析,车内空气污染和有毒物质浓度比正常空气中高出10倍。但时至今日,国内真正以车内环境健康为卖点的汽车产品基本没有。本次疫情过后,随着人们对车内环境健康的愈发重视,汽车产品将出现能够抑制病毒、消灭细菌、捕捉空气浮游物的车载功能配置,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汽车发展趋势上,增加「健康化」这个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维度。
6. 在生产制造方面,疫情会促进企业更加注重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
因为春节假期和季节性因素,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一月份都执行了较为保守的生产策略以减轻库存压力,零部件库存处于低位,所以短期内将会制约整车企业的排产计划和生产节奏。从中长期来看,汽车行业企业会基于业务连续性理念紧密跟踪和监控社会突发热点事件,对生产计划进行更加科学周密的计算和安排,并重新审视零库存理念和 JIT 生产方式,针对不同的产品执行不同的采购战略与库存策略。
7. 在汽车销售方面,疫情会引发政策利好刺激市场回暖
短期内,疫情将会促进私家车购买需求,对犹豫的首购群体起到促买作用。疫情过后汽车零售市场将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之后会逐渐回归正常轨道。2020年总体产销按惯性依然不会中断下滑趋势。但如果国家能及时出台产业刺激政策促进整车销售,则将促使汽车消费市场整体企稳和回暖、甚至重回增长轨道。
8. 在人力资源方面,疫情会促进企业推进灵活用工、远程办公和健康关怀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汽车产业,在全日制用工形式之外,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非全职、非全时」的灵活用工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建立和完善灵活用工制度,降低人力成本。
从中长期来看,企业部分岗位远程办公将成为一种常态,既能降低公司办公成本、也能节省员工通勤时间、还能减缓城市早晚高峰交通压力,使多方受益。
另外,企业在员工健康关怀方面会进行更多的投入,员工对工作环境的健康度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9. 在中小供应商方面,疫情会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围绕汽车行业核心主机厂有大量的供应商,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甚至微型企业,如果短期无法复工将造成明显的成本和现金流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合并、兼并与重组将成为常态。
总而言之,本次疫情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上述影响之外,对企业的生产采购、物流运输、经销网络、汽车金融、后市场、移动出行、进出口贸易等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1. 放眼全球进行业务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放眼全球进行业务布局,持续优化供应链,通过增加对其它国家和区域的投资,实现生产和供应渠道多元化,通过多区域均衡布局增强对全球重大不确定性事件的抵御能力,提高供应链的健壮性和业务连续性,为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坚决贯彻数字化战略,加快转型步伐,深入探索和完善新商业模式
未来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积极拥抱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技术不断融入到产品、服务、技术与流程当中,彻底改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同时企业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商业模式,如制造业服务化、现有经销体系改造、新零售体系建设、用户服务模式重塑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断的为客户营造新体验和交付新价值。
3. 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制度,提升企业运营的效率和能力
短期内,汽车行业企业应以恢复生产实现正常运营为工作主线,尽量减少因疫情冲击而带来的损失。疫情过后的中长期,汽车行业企业则应当以「转型和变革」为战略目标,紧密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持续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加强集约管理体系建设:在经营管理方面,更加注重业务连续性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在财务管控方面,更加注重资金周转和效率问题,打造业财一体化体系;在采购方面,更加注重采购战略、渠道多元化和成本管控;在生产制造方面,更加注重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市场波动的应对能力;在供应链方面,更加注重供应效率和及时性;在营销服务方面,更加注重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能力和用户体验;在人力资源方面,更加关注灵活用工体系建设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转型变革措施,不断夯实企业运营基础,提高运营效率和能力。
4. 持续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满足市场新需求
汽车行业应通过与专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进行联合公关,基于「智慧健康汽车」理念不断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推动车内空气质量安全升级,打造更安全更健康的驾乘环境,把「健康化」也作为汽车产品的一个重要卖点和功能选项。
5. 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中国汽车行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占企业营收的比例长期偏低。这种低投入反过来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经营、业务发展、转型创新和效率提升。
本次疫情过后,汽车行业企业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特别应重点完善如下领域的信息化:数字化运营、业财一体化、企业资源管理、智慧计划与排产、智慧供应链、数字化营销、新零售、智慧客户服务、数字化人力资源、大数据风控与合规、企业协同办公、在线培训、员工健康等,通过信息化来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运营和管控能力。
6. 大力帮扶生态企业携手共渡难关
面对疫情,大型核心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生态中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和人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持,通过应付账款、投资入股、供应链金融等手段支撑他们克服眼下困难。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只有打造坚实、稳固、富于活力的生态圈,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结束语
2020庚子鼠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将对汽车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则是一个引发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将吹响全行业转型的号角。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任何困难和灾难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在大破大立后中国必将否极泰来,迎接我们的将是无限的光明与美好。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汽车业加油!
作者介绍
李傲雷SAP 中国汽车行业首席专家
李傲雷先生是 SAP 中国行业价值工程团队的汽车行业首席专家,有超过15年的汽车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规划、IT 规划的工作经历,任职 SAP 之前在多家全球企业担任企业架构师、数字化专家和物联网总监等角色,前后参与了多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转型和规划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目前主要专注在汽车行业的业务转型和数字化建设,重点关注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服、工业物联网等解决方案,服务的客户包括上汽集团、上汽通用、戴姆勒、东风集团、一汽集团、一汽大众、日产中国、长安福特、吉利汽车等。

相关资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