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德虎:观点: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人性化转型
SAP 高级副总裁、Digital Business Services (数字化企业服务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谢少毅先生 Brian Tse
我们从不缺乏布道者和鼓风机,反而缺少来自一线执行者的声音。媒体过多将话筒交给语言大师,他们可以轻松给出无数个新版本的文字组合方式,看起来神采奕奕。媒体却在无形间,听凭这些恢宏大词吓跑了读者。
所以,当我拜访 Brian 时,我非常希望他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开拓者、不卖弄机巧的恳谈者。幸运的是,采访效果非常好,Brian 本身就是位「说人话、讲真话」的人。
这样的特质也与 Brian 对自身所从事行业的观察不无关联,因为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败,关键之处就是必须具备对人性的历练与通达。
看清潮流,方能不逆行
每一次潮流到来,都不会让某位玩家独霸海滩。 数字化转型同样如此,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这个关键词,从咨询公司、媒体、老牌 IT 企业、软件厂商再到广告传播服务商,似乎行业链条上的每个组成者,都能够对你们公司未来的业务模式说三道四。更有趣的是,他们之间的说辞还各不相同,有的说“战略,而不是技术,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又有企业认为「创建和交付数字化服务」是推动转型的关键。 那究竟何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什么突然间这个业务就如同块肥肉般跳了出来? Brian 认为,“其实所谓数字化转型,来来回回都绕不过这几点:通过使用更多、更新的 IT 信息技术和手段,为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当然,只是这样的答案还无法解开我提出的疑惑。 于是 Brian 就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变动——消费 IT 与企业 IT 相互倒逼,让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更为强烈。过去几轮信息化转型或革命主要是由企业 IT 来推动,来提出采用新技术的申请,企业转型甚至必须先培训员工电脑办公的技能;现在,手机等消费品的技术和应用飞速发展,大家对 IT 有更好的理解,普惠性的消费 IT 让普通用户和员工都拥有了充沛的运算力,以及运用 IT 技术的兴趣和信心。消费 IT 在某一些领域已经领先企业 IT ,业务部门和企业主管也会要求采用新技术来创造新的竞争力。非 IT 部门和非技术人群成了号召数字化转型的新力量。 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变化了,那么,推动转型成功的关键呢?我问 Brian ,“市面上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各有一套理论,似乎谁都没有错,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Brian 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谈的是未来两三年的战略实现,那么技术可能不是一个瓶颈;如果谈的是未来五到十年的战略,就不能以现在的技术去设想未来,技术可能就是一个转型的挑战。”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万金油的意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Brian 真正想强调的是,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旅程,并不是一步到位,数字化转型需要能对所处的行业、企业自身的状况、数字化转型实施环境和成熟度,包括人、投入产出、知识与能力、财务、企业文化是否能接受或适应转型等进行分析和考虑,对标行业标竿,制定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终极目标,才能提高转型成功的机率。 普惠式技术变革,导致非 IT 部门倒逼数字化转型;每个行业、每个业务又有各自不同的状况,对数字化转型有各自不同的需求。这不仅意味企业的 IT 部门需要自我转型,必须对业务以及业务目标有深刻的认识,对新技术提出实际的落地应用,与业务说共同的语言,也让整个数字化转型服务或咨询服务行业迎来更大的挑战,需要既懂科技又懂业务和商业模式的专家针对这些不同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实施数字化转型,就是需要高门槛的复合型人才。 当然,不是所有的数字化转型都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也听说,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这些企业为何失败,或者为何不愿继续尝试? Brian 同样给出了一个精辟的答案,“决定数字化转型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违反人性。此前有些转型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能化繁为简,减轻员工负担,反而让员工更忙,或是没有妥善考虑并沟通清楚转型能够为部门或个人带来的利益。” 这的确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转型的发起者往往抱有良好的意愿,执行过程中若忽视了人性,反而会导致一套先进的系统或完善的模型在实施过程中,甚至上线后的落地使用,遭到抗议和阻力。只有让公司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组织都动起来,让转型的解决方案真正落地,才可成功。 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把握个人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打造合格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还是顺应人性,其实都是强调对人本的理解、对人资的积累、对人性的掌握。数字化转型是人性化转型,逆潮流而动就很难成功。 而这,恰是 SAP Digital Business Services (数字化企业服务集团)的优势。 和时间做朋友 全球知名调研机构 IDC 此前曾对 2000 位跨国企业 CEO 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到 2018 年,全球 1000 强企业中的 67% 、中国 1000 强企业中的 50% 都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对于传统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生存题。 然而在 SAP 此前发布的报告中,有 64%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公司的员工并不具备成功开展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能。SAP 的价值在这样的稀缺面前更显珍贵,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SAP 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团队,SAP Digital Business Services 之所以能够帮助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实现卓越运营,就是因为拥有丰富人脉资源。 首先,是全面的互动反馈。数字化转型很难有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几经反复,而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样本积累,以及大量的使用反馈,才能改进流程和产品,使其更加完善。SAP 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提供商,全球 180 多个国家的 365,000 家各种规模的客户正在从 SAP 解决方案中获益,其中包括《福布斯》全球 2000 强 87% 的企业及 98%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在中国,SAP 为超过 12,000 多家客户提供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人力资源、ERP 等解决方案,可以说是打造数字转型和活力企业的专家。正是有这些海量客户,汇聚巨大的全球和本地客户经验智慧,洞察大趋势,再将大反馈投入产品研发优化,SAP 才能够在面对新潮流新问题时从容不迫,驾轻就熟。 其次,是丰富的数字化人才。这几年言必谈「颠覆」,《哈佛商业评论》说咨询业是被颠覆的最厉害的行业之一。实际上,提供企业咨询解决方案,是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由于快速的知识迭代,对脑力、精力多重消耗,这个行业的特点又不可能天女散花,必须要一单一单扎实做起来,这就对人力资源的占用非常高。 而 SAP 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团队拥有来自全球超过 100 多个国家的 14,000 名全职服务人员,在大中华区有 1,000 名顾问与员工。通过对行业及科技趋势的洞察、投入并掌握相关先进技能,又可依托 SAP 产品、解决方案、新一代技术,未来路线图,对 SAP 应用有良好掌握及深入了解,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基于 SAP 路线图的长远规划,找到最适合最匹配的解决方案。新产品、新技术像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于软件上的商业场景的应用、开发、实施,这个团队有第一手又深入的掌握,可以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创新业务与构建商业模式,或是一起做头几个项目的实施。与 SAP 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一起创新共同协作,同样是 SAP 的独到优势,SAP 在中国就拥有 490 多家合作伙伴。 由于进入中国市场较早,SAP 事实上已经成为企业咨询解决方案的标准。对于 SAP 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对中国市场进行大力投入和实施本土化的运作。SAP 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团队在中国接触很多不同的客户,例如汽车、房地产、医疗等,愿意与 SAP 一起做一些尝试与创新,做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或最佳实践。这些不断积累的成功案例都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标竿,简化、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拥有上万名专业人员队伍,拥有全球海量客户及其使用反馈,深耕中国市场、对中国市场与行业的深刻理解。这共同构成了 SAP 数字化企业服务团队价值链的皇冠。这些优势,恰与数字化转型需要以人为本,不谋而合。 这些价值,或许不像某些企业提供的惊人运算力和解决方案那样大开眼界,但却是最稳定可依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这些价值将会随着时间流逝,以滚雪球般自生长,成为时间的朋友——正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相关资源推荐